玩樂可以讓學習更有效 - 樂高LEGO STEM教學心得

從年初FLL樂高競賽帶一群資優班高中年級生得獎,感受到學生需要更好且有效的方式學習。目前也在台北信義區博愛國小資優班帶樂高機器人的課程,對這群聰明的學生,嘗試一些不同的STEM教法,想了解不同的教學情境,可以帶起的不同的學習效果。
在一個”比誰按的快”課程中,目的是讓學生可以正確了解如何偵測開關的動作,樂高圖形程式中的NXT-G簡單偵測方塊的反應比較慢,如果用來計數,常常都會有漏掉動作的情形,使得數字少算。正確的做法是邊緣偵測(edge detection),就是把按下和放開的兩個動作分別做對,就不會遺漏了來自觸碰感應器的動作,計數才會正確。
用引導的教學方式請學生自己找一個喜歡的樂高機器人的感應器,用自己的方式去寫出圖形化(NXT-G)的程式,因為大家選擇的感應器種類都不同,有人是觸碰感應器,有人是光感應器,有人是超音波感應器,另外有人是聲音感應器,沒有人可以直接用別人的程式,每一個人都要自行嘗試做出來。
過了一小段時間後,有同學先做出來,請他先按給我看,這位同學用了簡單的方法,不過我並不打算告訴他如何改,先請他去指導還在努力敲腦袋的同學,透過分享自己了解的,會讓學習效果更好。當大家都做出來最基本計數的功能後,我請他們做出10秒計數停止,並讓大家可以比賽看誰做的感應器計數最快。
用引導的教學方式請學生自己找一個喜歡的樂高機器人的感應器,用自己的方式去寫出圖形化(NXT-G)的程式,因為大家選擇的感應器種類都不同,有人是觸碰感應器,有人是光感應器,有人是超音波感應器,另外有人是聲音感應器,沒有人可以直接用別人的程式,每一個人都要自行嘗試做出來。
過了一小段時間後,有同學先做出來,請他先按給我看,這位同學用了簡單的方法,不過我並不打算告訴他如何改,先請他去指導還在努力敲腦袋的同學,透過分享自己了解的,會讓學習效果更好。當大家都做出來最基本計數的功能後,我請他們做出10秒計數停止,並讓大家可以比賽看誰做的感應器計數最快。
有位同學在迴圈中放了時間等待(Wait),減少誤判,不過在”比誰按的快”的情境下,自然就不會贏,後來也有同學發現基本偵測方塊的誤判,這些都讓他們少算了很多下,想贏就要拿出方法來改對程式。發現在具有競賽(競爭)情境下,大家學習的動力就自然提高。
我拿出小時侯投5元打電動的精神和這群學生一對一比賽比誰按的快,每次我只要想比他們贏一點,讓學生想要贏過我,後來就演變出按愈多,聲音愈高的版本,最後有一個學生做出可以兩人同時競賽的版本。在兩人同時競賽的情形下,兩位同學的成績也遠高過我(127次 vs 106次)。
在學習課程活動設計中,教師會想如何讓課程更好玩,單人如何玩,2人或更多人如何玩,如何相互協助,如何彼此競賽,如何延申生活經驗。從過程來說,學生學習的過程很開心,最後是大家都有做出來,也沒有一個人和別人相同,會想擴展自己的作品,變的更有趣,也得到屬於自己完全動手做的收穫!同時建立自信心!
我拿出小時侯投5元打電動的精神和這群學生一對一比賽比誰按的快,每次我只要想比他們贏一點,讓學生想要贏過我,後來就演變出按愈多,聲音愈高的版本,最後有一個學生做出可以兩人同時競賽的版本。在兩人同時競賽的情形下,兩位同學的成績也遠高過我(127次 vs 106次)。
在學習課程活動設計中,教師會想如何讓課程更好玩,單人如何玩,2人或更多人如何玩,如何相互協助,如何彼此競賽,如何延申生活經驗。從過程來說,學生學習的過程很開心,最後是大家都有做出來,也沒有一個人和別人相同,會想擴展自己的作品,變的更有趣,也得到屬於自己完全動手做的收穫!同時建立自信心!